曾广然
  2009-04-25 14:12:20  
  曾广然,男,九三学社社员,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1926年生,江西省遂川县人。
  1950年毕业于江西南昌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毕业后在江西省农科所从事植病工作,同年9月到东北,在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郊办事处农业科从事技术工作。1951年2月调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直属辽阳棉作试验场,从事棉花抗病育种研究。1952年4月调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病虫害系工作,历任植物免疫研究室和植物病理研究室副主任、生物防治研究室和家用抗菌素研究主任,1985年晋升为研究员。在学术组织中,担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公主岭分会理事及东北区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吉林省农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吉林省植物保护学会一、二届理事、三届秘书长、四届理事长,并植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化工学会二、三届理事兼农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植物保护》和《吉林农业科学》编委。还任过吉林省科协三届委员。于1936年退休,现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曾广然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组织能力较强,是省内外颇有影响的植病专家。50年代主持小麦锈病防治研究,明确了东北地区小麦锈病的最初侵染发生规律及其生理小种类型,为小麦抗锈育种提供了依据。先后参与选育、推广三批小麦耐锈品种,为解决东北小麦杆锈病的危害,作出重大贡献。参加育成的小麦“丰强2号”品种获1978年吉林省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60年代参与主持稻瘟病防治研究,配合已故水稻专家吴鸿元选育了吉粳号水稻品种,其中“水稻吉粳60号”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与水稻所合作的“吉林省水稻品种抗稻瘟、抗冷性、光温生态种质资源的筛选及其规律”,1982年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70至80年代初期,主持农用抗生素研究,完成了“公主岭霉素”后半部分研究任务,1983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名列第二。
  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上表了30多篇有价值的论文。代表性论文:《东北小麦锈病防治研究工作汇报Ⅰ、Ⅱ、Ⅲ报》、《东北小麦杆锈菌生理小种的调查研究》、《农用抗生素“769”发酵工艺试验研究》等。《农抗769中间试验技术报告》一文获吉林省科协第一次优秀论文二等奖。参与编写《东北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植物保护》、《植物保护手册》、《东北春小麦》病害部分。译著有:在《植物病理学译报》上发表俄文译稿15篇,10万字以上;在《植物病理学文摘》上发表英文植病文摘10万字以上。
  “六五”期间承担国家“农用抗生素”攻关项目。1985和1986年主持人参根病研究,广泛收集国内外文献,深入人参场调查研究,提出了人参根病生物防治的新设想,引起省科委和人参蚧的重视。
  曾广然思想敏锐,工作积极,成绩显著,1956年主持的小麦锈病课题被评为原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先进集体,1983年被评为吉林省科协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和院先进工作者,还先后被省农学会和省植保学会评为先进工作者。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434-6283182  E-mail:jlipp@cjaas.com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
   ICP备份编号:吉ICP备0900351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