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承纶 |
|
|
|
|
2009-04-22 14:12:20 |
|
王承纶,男,九三学社社员、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1928年生,江苏省张家港市人。
195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和系,同年9月分配到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1977年任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生防室主任,1985年晋为研究员。并担任《昆虫知识》、《生物防治通报》编委。承担“六五”、“七五”攻关项目“全国赤眼蜂利用研究”协作组负责人、第二次赤眼蜂国际会议委员会委员。
王承纶是省内外颇有影响的生物防治专家。在赤眼蜂繁殖、利用的研究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36年来,一直从事农作物害虫防治研究,先后主持“大豆蚜虫发出规律及其防治技术”,大豆苗期害虫、玉米螟和甜菜、甘兰夜蛾等害虫的防治研究工作,他深入生产实际,研究与创新,取得“大豆蚜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利用六六六、滴滴涕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玉米螟发生规律及其预测技术”等4项科研成果。70年代主要从事于害虫的生物防治研究。1973至1978年,长期在柳河县设点进行研究总结提出了“利用赤蜂防治玉米螟及机械化繁峰技术经验”,在我省利用面积达18万公顷,1978年获吉林省科学大会、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经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实践,通过国家级和省级鉴定,并已上报的成果有“赤眼峰中间寄主卵超低温保鲜技术”、“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甜茶甘兰夜蛾”、“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建立无公害蔬菜区”和“利用松毛虫赤眼峰防治玉米螟”等,在中部地区几十万公顷范围内取得成功的经验,为利用生物防治农业害虫做了新贡献。
1982至1988年先后四次参加国际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发表了题为“赤眼峰的应用研究”等四篇论文,博得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介。1986年赴美进行寄生蜂的合作研究,1988年赴加拿大参加第十八届国际昆虫学会。
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论文有:《大豆蚜的研究》、《颗粒剂在公主岭地区的治螟效果》、《亚洲玉米螟发育的关系》、《松毛虫赤眼蜂个体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卵蚜在玉米上的田间颁布型》等38篇。专著有《大豆蚜及其防治》、《赤眼蜂人工大量繁殖》、合著《中国赤眼蜂论文集》。译文《日本蚜茧蜂》专著。
1986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
|
|
|
|
|
|
|
|
|
|
|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434-6283182 E-mail:jlipp@cjaas.com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
ICP备份编号:吉ICP备09003510号-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