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雅杰
  2009-05-13 14:12:20  
  女,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生,吉林省公主岭市人。
198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学系。大学毕业后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从事“农业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与害虫灾变规律及灾害监控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1991-2007年任植物保护研究所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研究室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会员,植保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会员,吉林省植物保护学会昆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基金研究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
  1985-1987年间参与完成农业部科技司重点科研项目3项。1989-2000年间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1项是申请者(《迁飞害虫发生预测的昆虫雷达技术研究》,1998-2000)。1992-2007年间完成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3项,其中2项是主持人(《应用雷达预测粘虫发生技术的研究》,1992-1996;《粘虫空中迁飞种群的降落规律与地面发生预测方法的研究》,2002-2005)。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草地螟灾变规律及监控技术研究》专题负责人(2005-200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大病虫害区域性灾变监测与预警新技术》专题负责人(2006-2010)。1986-1993年间参与或负责完成中外合作与交流项目7项,并作为农业部国际合作司项目《中国东北粘虫迁飞研究》中国粘虫专家组负责人访问澳大利亚(1991)。
  20世纪80年代前期参与的灭幼脲类杀虫剂的试验与应用研究结果成为灭幼脲3号在中国研制、投产与应用的依据,并获农业部和吉林省科技进步奖(1985)。20世纪80-90年代从事的东方粘虫和草地螟的迁飞与灾变规律研究水平居于当时国际同类研究的前列。参加并在后期主持完成的《雷达观测粘虫春季迁入东北──粘虫迁飞规律研究》(1985-1996)成果,经国内权威专家书面评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持的《粘虫空中迁飞种群的降落规律与地面发生预测方法研究》(1997-2004)成果,经吉林省科技厅组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第一部昆虫雷达的装置与应用技术及应用雷达研究昆虫迁飞的成就曾连续十几年引领中国雷达昆虫学的起步和发展,孙雅杰是主要研究人员之一并在1991-2007年间任主持人,为澳大利亚和英国专家于90年代中期建立的国际雷达昆虫学网站(The Radar Entomology Web Site)上被最早列入的雷达昆虫学研究者之一。参加并在后期主持完成的《雷达遥测昆虫迁飞的方法与观测规范的研究》(1983-1994)成果经吉林省科技厅组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1995)。以雷达监测结果为依据进行的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粘虫(1986;1987;1990;1991;1992;1999;2000)和草地螟(1999)发生趋势预报获得了迁飞害虫灾变预警与昆虫雷达应用的双重社会效益并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发表独著或与他人合著的论文100余篇。其中在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外学术期刊发表、国内或国外的英语出版物收录的论文15篇,国内学术期刊与学术专著收录的论文40余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英语学术报告6次,曾任东亚稻水象甲与水稻迁飞害虫学术会一个专题会议的主持人(1992,韩国);在国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篇,做学术报告20余次。英国CABI编辑出版GLOBAL CROP PROTECTION COMPENDIUM的撰稿人之一,撰写了Loxostege sticticalis L.,其中部分内容被FORESTRY COMPENDIUM采用(1999和2001年电子版)。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吉林省“三大一强”战略丛书《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与防治》撰写人之一,“粘虫”部分的作者。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434-6283182  E-mail:jlipp@cjaas.com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
   ICP备份编号:吉ICP备0900351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