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手册——烟粉虱
    概述: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灾害性害虫。据国外报道,烟粉虱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可为害74科500多种植物,在蔬菜茄果类、瓜类、豆类及花椰菜、甘蓝、大白菜等上的种群发生量骤增,平均单叶成虫量多达数十头,重者数百头,甚至逾千头,部分地区作物因失治或控制不佳出现绝收情况。过去未见被害或极少受害的花椰菜、甘蓝、大白菜、豇豆、四季豆等蔬菜作物大面积遭受危害,为害范围几乎波及除葱、蒜类外的所有主栽蔬菜,尤以大棚蔬菜受害最重。
  为害特点:
  该虫除直接刺吸危害作物,导致植株衰退、叶片枯黄、脱落外,成若虫还可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致使枝、叶、果呈黑色,作物产质量和质量严重下降,同时,还传播多种危害性极大的植物病毒博长期以来,在一些地区烟粉虱仅是一种未被注视的次要害虫,但近几年来,该虫呈突发性暴发态势,危害严重。
  生活习性:
  烟粉虱在北方露地植物上不能自然越冬,多以伪蛹在大棚等保护地作物上越冬,部分地区在大棚作物上则无越冬现象,即使在寒冷的1月和春节仍能见到为数不少的成虫羽化及缓慢生长发育的各虫态。该虫在三门峡10月中下旬气温在12℃左右时开始转入温室大棚,进行越冬繁殖。成、若虫可通过蔬菜定植带虫转移等方式传播。次年4月中旬前后,成虫开始向棚室外活动。7~8月份成、若虫暴发危害。9月底10月初,随气温下降,部分成虫转入温室大棚,露天虫口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完成全年的发生循环。
  烟粉虱在1年约发生8-12代,大棚等保护地栽培的蔬菜和花卉等作物上渡过越冬阶段的烟粉虱是翌年春季的主要虫源。在多数地区,春季保护地作物上的越冬代蛹羽化为成虫后,继续留在保护地栽培作物上生长、繁殖、危害,气温转暖后一部分烟粉虱通过带虫菜苗的移栽及成虫外迁至露地作物上繁殖、危害,扩展种群。入夏后,保护地作物上的烟粉虱都逐步外迁至露地作物上繁殖、危害,直至晚秋在露地作物上的烟粉虱又逐步迁回保护地作物上危害,直到越冬;部分地区的烟粉虱则可终年继代生长、繁殖,其迁移途径与上述情况相同。据调查观察,在露地作物上,烟粉虱1年中的主害期从盛夏一直延续至晚秋;在保护地作物上,其主害期为晚春初夏和晚秋2个季节。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控制烟粉虱发生为害的重要环节。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培育无虫壮苗,用于育苗的棚室应和生产大棚分开,并注意在育苗前和移栽前先用蚜虱净等烟剂熏除残余成虫,露地育苗最好采用防虫网小弓棚覆盖栽培;二是在生产过程中和换茬时要及时、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枝落叶,以减少虫源;三是要尽量避免茄科、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蔬菜间的连茬、连作,并在重发地区实施与葱、蒜、韭菜、生菜、芹菜、菠菜等烟粉虱不喜欢的作物轮茬、轮作,以降低种群发生量。尤其是秋冬茬轮作,对压低越冬基数,减轻来年发生为害具有显著效果。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防治烟粉虱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是可利用烟粉虱对橙黄色具有强烈趋性的特点,制成“黄色粘虫板”(简称黄板)监测和防治烟粉虱[1,4]。据温州市农科院试验,将多块20cm×25cm规格的实验用橙黄色粘胶板悬挂于烟粉虱重发的棚裁番茄的顶部,连续14d检查表明,平均单板单日诱集的成虫量为192.2头,最高1378头。目前国内使用的“黄板”多采用现场涂布10号机油于黄色纸板后直接悬挂诱杀[4],或者将黄色塑料板经上粘胶后直接悬挂诱杀,尚存在操作不便、粘手、环保等问题;少数台湾产的商品化“黄板”价格较贵。温州市农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近年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纸质环保型“粘虫色胶板”产品较好地克服了上述问题,经初步推广后反映良好。二是采用防虫网覆盖栽培以阻隔烟粉虱入侵为害。实践证明,较好的方法是:冬春大棚栽培蔬菜等作物可在棚室四周及门口增设40目防虫网于薄膜内侧,以防掀膜通风时害虫侵入;夏秋可采用防虫网大棚全网覆盖栽培或顶膜裙网法栽培。
  (3)生物防治。鉴于条件限制和实用性考虑,笔者认为现阶段生物防治除了直接使用生物农药外,宜将重点放在保护利用田间自然天敌上,其中通过在实施化防时长期选用对天敌杀伤小的选择性农药等措施来保护田间天敌,逐步恢复益、害间的生态平衡,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具体施用哪类农药可根据试验观察或有关资料等因地制宜地选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对棚室栽培的作物可引进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等天敌进行防治。
  (4)化学防治。烟粉虱的体表被有蜡质,且繁殖快、世代重叠严重,极易产生抗药性,给化学防治带来不少困难,因此科学用药十分重要。一是要选好对口农药,据温州市、台州市农科院田间试验,70%艾美乐可分散粒剂、25%阿克泰可分散粒剂、3.5%锐丹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99.1%敌死虫机油乳油、20%啶虫眯可溶性液剂、20%必喜可溶性液剂、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塞嗪酮可湿性粉剂、0.4%苦参碱可湿性粉剂等农药在多数地区对B型烟粉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敌死虫150倍、锐劲特1500倍、必喜2000倍、阿克泰5000倍、啶虫眯2000倍、锐丹1200倍稀释液施药后7d内对成虫的总体防效均可达90%-95%以上;二是要注意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间轮换使用,一般每茬作物施用同类农药不宜超过2次,提倡多施用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农药如矿物油等;三是要在烟粉虱发生早期用药,并杜绝盲目增加单位面积施药量和施药次数;四是要讲究施药技术,如注意喷施叶片背部,喷足药液量;用阿克泰灌根处理以全程控制苗期为害等。
  附1:烟粉虱新生物型的入侵
  国外学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起,烟粉虱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暴发与新生物型的出现和入侵有关。我国自1997年以来,烟粉虱的种群发生量在北方和南方部分区域内呈显著增长态势,直至2000年我国广东、河北、北京、新疆等地相继报道了烟粉虱暴发成灾的情况,后经专家鉴定确认,其种群主要是从国外入侵的新生物型即B型烟粉虱。采用国际通用的“西葫芦银叶反应”法[对多点、多次采集的样虫进行生物学鉴定表明,近年来在浙南地区呈暴发态势的烟粉虱种群也主要是B生物型。
  附2:烟粉虱形态识别(wood9818 发表于 2005-3-26 13:39:00)
  一、形态特征
粉虱类害虫属渐变态昆虫,若虫期基本上经过三龄,三龄若虫蜕皮后即成为具有外生翅芽的"蛹","蛹"即化于三龄若虫所蜕下而经硬化的皮壳内,此壳称"蛹壳"。粉虱的分类基本上依据于第四龄若虫即"蛹壳"特征,而不象其它类群主要依据成虫特征,这是粉虱分类的特殊性。这是因为蛹壳特征分化十分显著,而成虫阶段的形态差异不太明显。现将蛹壳各部位的主要分类特征作以下说明:粉虱蛹壳略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亦有不规则形状者。在横缝之前为头胸部,其后为腹部。有时在蛹壳边缘有各种形状的凹刻。从蛹壳背面可见体缘和周边平行的亚缘线之间为亚体缘。在亚缘线之内为背盘区。背盘区之后端有一管状孔(vasiform orifice),孔外有一盖瓣(operculum),在瓣下方有一舌状器(lingula),此舌状器因种类而异,有被盖于瓣下者,也有伸出于盖瓣之外方者。肛门即开口于管状孔内,肛门能分泌大量蜜汁,积于舌状器上,因此有误认舌状器具有分泌蜜汁之机能。蛹壳之管状孔为分类上的特征之一。蛹壳背面还着生物各刺、刚毛或乳头状突。也有表面光滑无刺者和表面多皱纹者。
烟粉虱蛹壳的基本特征,种间变化较大,"同一种类具无数不同的形态,每种形态都与不同的寄主相联系"。在有茸毛的植物叶片上,多数蛹壳生有背部刚毛;而在光滑的植物叶片上,多半蛹壳在发育中没有背部刚毛,其形态上也有体型大小和边缘不规则等的差异。在分类上,伪蛹是重要的分类依据,其主要特征是:管状孔三角形,长大于宽,孔后端有小瘤状突起,孔内缘具不规则齿。盖瓣半圆形可覆盖孔约二分之一,舌状器明显伸出于盖瓣之外,呈长匙形,末端具两根刚毛。腹沟清楚,由管状孔后通向腹末,其宽度前后相近。
二、烟粉虱 B.tabaci(Gennadius)和非洲小粉虱 B.afer(Priesner & Hosny)
这两种粉虱属于伯粉虱属Bemisia,该属的主要特征是:卵形,苍白色,亦有棕色的类型。气管孔区域有时分化为冠。前后端侧缘刚毛存在。皿状孔长三角形,舌状突匙状。亚背区有一系列的刚毛。某些种类特征变异很大。
非洲小粉虱B.afer(Priesner & Hosny):蛹壳苍白色,周缘有极少的蜡质分泌物;椭圆形,后端尾气门处稍凹入。从边缘向内部延伸许多条短线。长1082-1320 μ,宽790-957 μ。边缘一般较规则,缘齿细小不规则。胸气门冠分化为许多齿,这些齿较缘齿大,硬化程度高。气门处微缢缩。前后端侧缘刚毛极细。横蜕缝和胸中缝不达蛹壳边缘。刚毛数目和长短、瘤突的数目和大小以及它们的位置有很达变异,但一般头部、腹部第一节和皿状孔基部两侧的刚毛存在。皿状孔长椭圆形,末端尖,侧缘稍曲并具侧脊,在末端有横脊存在。盖片亚圆形,宽大于长,基部缢缩,盖覆孔的三分之一。舌状突长,刮勺形,顶部尖,着生一对刚毛。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蛹壳一般椭圆形,有时边缘有凹入,呈现不对称形态。亚缘区不与背盘区分开,缘齿不规则。在光滑无毛叶片上的蛹体,背面不具长刚毛,而在具毛叶片上,背面多达7根刚毛,有时刚毛很长。即使在同一叶片上,蛹壳形态也不尽相同。蛹壳由于季节和在寄主上的位置不同,其颜色可以从无色到棕色。所以,该种表现出极大的寄主相关的形态变异,要细心加以鉴定。该种是著名的传毒媒介,能传播一些作物的病毒,这是比直接危害更为严重的情况。分布:美、欧、非、亚、澳等各大洲。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台湾、上海、湖南、陕西、北京、河南、河北、天津、山西、新疆。2000年该种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随着调查的展开,其分布区将继续扩大。
上述两种粉虱常混合发生,形态又很相近,不易区分。二者的区分特征如下:(1)非洲小粉虱B.afer蛹壳较大,B.tabaci蛹壳较小;(2)B.afer 形状较规则,一般为长椭圆形,末端和胸气门处稍凹入;B.tabaci在有毛的叶片上形状不规则,有时边缘强烈凹入;(3)B.afer的胸、腹气门冠的齿较边缘齿大,硬化程度高,而B.tabaci的气门冠齿硬化不太明显;(4)B.afer的皿状孔接近末端处有横脊纹,而B.tabaci则没有。
三、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 T.vaporariorum(Westwood)
温室白粉虱属于蜡粉虱属Trialeurodes 。该属的主要特征是:蛹壳苍白色,为蜡层和蜡缘所包围。最显著的特征是亚边缘具泌蜡孔,皿状孔心形,舌状突三叶状。主要特征是:蛹壳椭圆形,白色。长754 μ,宽480 μ。背盘区不与亚缘区分开;亚缘区有许多乳突排成一圈,乳突数目超过60个,其中6对或5对较大,2对在头部,1对在前胸节,1对在横蜕缝后面,1对在第六腹节(有时缺),1对在第八腹节。乳突内圈有蜡腺分泌孔分布。背盘区有4或3对乳突,远较亚缘区的大,1对在头部两侧,1对在中胸,1对在第三腹节,1对在第四腹节(有时缺)。皿状孔心形,侧面内缘具不规则齿。盖片盖覆孔的二分之一。舌状突三叶草状,具两根端刚毛。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434-6283182  E-mail:jlipp@cjaas.com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
   ICP备份编号:吉ICP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