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手册——西葫芦灰霉病
    概述:
  西葫芦灰霉病在温室和大棚春茬栽培中,发病率逐年增高。
  症状特点:
  西葫芦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和果实。被害花和果实初呈水渍状,后逐渐软化,患部表面长满灰绿色霉状物,此即为本病病征(病菌分孢梗和分生孢子),终致花腐和果腐。后期患部有时还长出黑色菌核,菌核亦为本病表现的第二类病征,但南方不常见。
  病原: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Pers.。
  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如果形成菌核,菌核也可遗落在土中越冬。分生孢子为本病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接种体,借助气流或雨水溅射传染,一般从伤口侵入致病。病菌属弱寄生性,通常寄主在衰弱情况下易受侵染。低温高湿的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棚室栽培如果在低温高湿度情况下比露地栽培的更易发病。
  防治方法:
  以生态防治为主,以发病初期用药防治为辅。
  (1)加强栽培管理。提倡高畦地膜覆盖栽培,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滴灌栽培法。加强通风换气,适当控制浇水,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
  (2)药剂蘸花。西葫芦开花后,在每天上午蘸花时,在2,4.D中加入0.1%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可有效地控制西葫芦的灰霉病。
  (3)及早摘除花瓣。因病菌主要侵染花瓣,因此要在花瓣凋萎时提前摘除,装入塑料袋内带出田外深埋处理,能明显减轻发病率。
  (4)生态防治。利用保护地创造一个适宜西葫芦生长,而不适合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在生长初期,上午密闭棚室,使温度达到32~34℃,超过31℃灰霉病菌不产生孢子,但不能超过35℃,超35℃以上对西葫芦结瓜不利。中午后放风,湿度降到60%~70%,低湿度不利于病害发生。晚上闭棚室,温度降至11~12℃,低温对病害发生不利。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防治。烟雾法,用20%速克灵烟剂,每亩每次用药200~250克或50%农利灵烟剂,每亩每次250克,熏3~4小时,于傍晚熏棚,早晨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粉尘法,于傍晚喷撒10%速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用药1千克。
  (6)发病初期也可喷撒药液防治。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434-6283182  E-mail:jlipp@cjaas.com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
   ICP备份编号:吉ICP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