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手册——西葫芦病毒病
    概述:
  西葫芦病毒病在葫芦科蔬菜中最易感染病毒病,发病率高,损失大,严重时可减产一半以上,所以栽培西葫芦应加强病毒病的防治。
  症状特点:
  田间症状表现有两种类型:(1)黄化皱缩型。一种表现为病叶变小,深缺刻,叶缘黄化,皱缩;另一种表现为叶片变小,叶片深缺刻更为明显,如鸡爪状,黄色至淡黄色,与前者叶缘明显变黄有别。(2)花叶斑驳型。新叶表现明脉及花叶斑驳,叶色浓淡不均,叶片变小,但无明显深缺刻。 结瓜畸形。
  病原及发病特点:
  西葫芦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WMV)、南瓜花叶病毒(SqMV)、甜瓜花叶病毒(MMV)等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此外,也还有少数烟草环斑病毒(TRSV)、烟草花叶病毒(TMV)、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马铃薯Y病毒,主要借助蚜虫和汁液传毒。通常高温干旱日照强的天气有利于发病,管理粗放、肥水供应失调的田块易发博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已知抗耐病毒病的品种有:早青杂交一代西葫芦(山西,中抗)、黑皮西葫芦(山西、中抗)、外引黑皮西葫芦(广州、耐病)。此外,天津25号、邯郸西葫芦、东北0706角瓜也表现耐博其他外引的黑美丽西葫芦和阿尔及利亚西葫芦等是否也抗病毒病,有待各地进一步观察鉴定。
  防治方法:
  (1)品种选择。西葫芦不同品种间对病毒病的耐病力有一定的差异,花叶西葫芦、银青西葫芦、早青一代、阿太一代等品种较耐病毒病。
  (2)种子消毒。为消灭种子携带病毒,可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催芽播种。
  (3)实行轮作。西葫芦应实行3-5年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病毒的积累。
  (4)培育壮苗,严把定植关 育苗须加强温度,温度管理,严防幼苗疯长,培育壮苗,提高幼苗的抗逆性,移栽时,凡感染病毒的苗子一律淘汰,以免定植成为病毒病的传染源,秋季栽培时为避免定植时伤根传染病毒病,可进行直播。
  (5)消灭蚜虫。蚜虫是传染病毒病的重要媒介,病毒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蚜虫的发生量有密切关系,及早防治蚜虫病毒的关键措施之一。可挂银灰膜驱避蚜虫,还可用2.5%的溴氰菊酯或连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连喷3-4次,间隔7-10天,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用防虫网进行栽培。
  (6)减少接触传毒。病毒病可通过植物伤口传毒,因此在栽培上应当加大行距,实行吊秧栽培,尽可能减少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农事操作应遵循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则。对早熟西葫芦不需打杈,避免造成伤口传毒。
  (7)加强肥水管理,避免早衰 西葫芦秧苗早衰极易感染病毒病,在栽培中必须加强肥水管理,避免缺水脱肥。在高温季节可适当多浇水,降低地温,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遮阴降温防止秧苗早衰,抗病能力减弱。
  (8)药剂防治。苗期喷施83增抗剂100倍液,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毒剂1号300倍液,或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或20X10-6的萘乙酸,每7-10天一次,连喷3-4次,以上药液可交替使用。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434-6283182  E-mail:jlipp@cjaas.com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
   ICP备份编号:吉ICP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