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手册——种蝇
    为害特点:
  幼虫蛀食萌动的种子或幼苗的地下组织,引致腐烂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6mm,雄稍小。雄体色暗黄或暗褐色,两复眼几乎相连,触角黑色,胸部背面具黑纵纹3条,前翅基背鬃长度不及盾间沟后的背中鬃之半,后足胚节内下方具1列稠密末端弯曲的短毛;腹部背面中央具黑纵纹1条,各腹节间有1黑色横纹。雌灰色至黄色,两复眼间距为头宽1/3;前翅基背鬃同雄蝇,后足胫节无雄蝇的特征,中足胫节外上方具刚毛1根;腹背中央纵纹不明显。卵长约1mm,长椭圆形,稍弯,乳白色,表面具网纹。幼虫蛆形,体长7—8mm,乳白而稍带浅黄色;尾节具肉质突起7对,1—2对等高,5—6对等长。蛹长4—5mm,红褐或黄褐色,椭圆形,腹末7对突起可辩。
  防治方法:
  (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防止成虫产卵。
  (2)成虫产卵高峰及地蛆孵化盛期及时防治。预测成虫通常采用诱测成虫法。诱剂配方:糖1份、醋1份、水2.5份,加少量辛硫磷拌匀。诱蝇器用大碗,先放少量锯末,然后倒入诱剂加盖,每天在成蝇活动时开盖,及时检查诱杀数量,并注意添补诱杀剂,当诱器内数量突增或雌雄比近1:1时,即为成虫盛期,应立即防治。
  (3)在成虫发生期,地面喷粉用5%杀虫畏粉或21%灭杀毙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40%辛·甲·高氯乳油2000倍液(北京顺义县农药厂)、20%蛆虫净乳油2000倍液,隔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当地蛆已钻入幼苗根部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爱卡士乳油1200倍液、2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0倍液灌根。
  (4)药剂处理土壤或种子 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 200一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后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还可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667m2 2—3kg拌细土25—30kg制成毒土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5%地亚农颗粒剂,每667m2 2.5—3kg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金针虫和蝼蛄。药剂处理种子:当前用于拌种用的药剂主要有50%辛硫磷、20%异柳磷,其用量一般为药剂1:水30—40:种子400一500;也可用25%辛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杀虫种衣剂拌种,亦能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等地下害虫。
  (5)毒谷 每667m2用25%一50%辛硫磷胶囊剂150一200g拌谷子等饵料5kg左右或50%辛硫磷乳油50一100g拌饵料3—4kg,撒于种沟中,兼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434-6283182  E-mail:jlipp@cjaas.com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
   ICP备份编号:吉ICP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