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手册——豇豆荚螟
    概述:
  豇豆荚螟( Maruba testulalis Geyer)别名豇豆螟、豇豆蛀野螟、豆荚野螟、豆野螟、豆荚螟、豆螟蛾、豆卷叶螟、大豆卷叶螟、大豆螟蛾 ,鳞翅目螟蛾科。危害大豆(毛豆)、豇豆、菜豆、扁豆、四季豆、豌豆、蚕豆等。
  为害特点:
  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严重受害区,蛀荚率达70%以上。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3mm,前翅中央有2个白色透明斑;后翅白色半透明,内侧有暗棕色波状纹。卵:0.6×0.4(mm),扁平,椭圆形,淡绿色,表面具六角形网状纹。末龄幼虫体长约18mm,体黄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上有黑褐色毛片6个,—前列4个,各具2根刚毛,后列2个无刚毛;腹部各节背面具同样毛片6个,但各自只生l根刚毛。蛹长13mm,黄褐色。头顶突出,复眼红褐色。羽化前在褐色翅芽上能见到成虫前翅的透明斑。
  生活习性:
  在华北地区内年生3-4代,华中地区年生4-5代,华南地区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6-10月为幼虫危害期,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嫩夹、花蕾和也柄上,卵期为2-3天,,幼虫共五龄,初孵幼虫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造成蕾荚脱落;3龄后蛀入荚内食豆粒,每荚一头幼虫,多有2-3头,被害荚在雨后常被腐烂,幼虫常以吐丝滋叶为害,幼虫期8-10天,老幼虫在叶背主脉两侧作茧化蛹,亦可吐丝下落土表和落叶中结茧化蛹,蛹期4-10天.豇豆荚螟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7-31℃都能发育,但最适宜的温度是28℃,相对湿度为80%-85%。
  防治方法:
  (1)及时清理落花和落荚,并摘去被害的卷叶和豆荚,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用药防治必须在幼虫孵化后蛀入花蕾及嫩荚前施用。让药液接触虫体杀死害虫。有的放矢。任选下列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喷蕾、喷花:90%敌百虫1000倍液,20%三唑磷700倍液或适时用药,2.5%溴氰菊酯3000倍液,10%氯氰菊酯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从现蕾开始,每隔10天喷蕾1次,可控制为害如需兼治其他的害虫,则应全面喷药。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434-6283182  E-mail:jlipp@cjaas.com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
   ICP备份编号:吉ICP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