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手册——豆叶东潜蝇
    概述:
  学名:Japanagromyza tristella (Thomson) 双翅目,潜蝇科。分布北京、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四川、陕西、广东、云南。寄主:大豆及豆科蔬菜。
  为害特点:
  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仅留叶表,在叶面上呈现直径1~2cm的白色膜状斑块,每叶可有2个以上斑块,影响作物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为小型蝇,翅长2.4~2.6mm。具小盾前鬃及两对背中鬃,平衡棍非全黑色。体黑色;单眼三角尖端仅达第一上眶鬃,颊狭,约为眼高1/10;小盾前鬃长度较第一背中鬃之半稍长;翅r—m横脉约在中室基部2/5处,腋瓣灰色,缘缨黑色,平衡棍棕黑色,但端部部分白色。雄蝇下生殖板两臂较细,其内突约与两臂等长,阳体具有长而卷曲的小管及叉状突起;雌蝇产卵器瓣具紧密锯齿列,锯齿瘦长,端部钝。幼虫体长约4mm,黄白色,口钩每颚具6齿;咽骨背角两臂细长,腹角具窗,骨化很弱;前气门短小,结节状,具3~5个开孔;后气门平覆在第8腹节后部背面大部分,具3l~57个开孔,排成三个羽状分支。蛹长约2.8mm,红褐色,蛹体卵形,节间明显缢缩,体下方略平凹。前、后气门不明显突出体表,前气门很小,结节状;后气门平覆在第8腹节后背面,呈3分支羽状排列。
  生活习性:
  河南年生3代以上,7~8月发生多,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多雨年份发生重。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注意使其通风透光。
  (2)药剂防治。初见为害状时为成虫大量活动期(5月中下旬),幼虫处于初龄阶段,大部分幼虫尚未钻蛀隧道,药剂易发挥作用。常用药剂有:50%马拉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甲氰菊酯乳油6000~7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除豌豆田外,地边、道边等处的杂草上也是成虫的聚集地,应进行防治。农户如能统一防治效果将更好。
  (3)上述药剂防效不理想的地区,可选用在受害作物某叶片有幼虫5头时,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于8~11时露水干后幼虫开始到叶面活动或者熟幼虫多从虫道中钻出时开始喷洒25%斑潜净乳油1500倍液或48%毒死蜱1500倍液、98%巴丹原粉1500倍液、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5%顺式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98%杀虫单可溶性粉剂800倍液、1%增效7051生物杀虫素2000倍液、44%速凯乳油1000~1500倍液。1.8%集琦虫瞒克乳油2500倍液。此外,提倡施用0.12%天力Ⅱ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绿菜宝乳油1000倍液、1.5%阿巴丁乳油3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4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36%克螨蝇乳油1000~1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防治时间掌握在成虫羽化高峰的8~12时效果好。此外,还可选用5%氟虫清悬浮剂、5%氟虫脲乳油、5%氟啶脲乳油等。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434-6283182  E-mail:jlipp@cjaas.com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
   ICP备份编号:吉ICP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