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手册——豆类油葫芦
    概述:
  学名:Teleogryllus mitratus (Burmeisteir)直翅目,蟋蟀科。别名黑蟋蟀、褐蛾蟀。异名Gryllus testaceus Walker。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台湾。寄主:豆类、瓜类、白菜、萝卜、胡萝卜、菠菜等多种蔬菜。
  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食叶、幼瓜及嫩荚。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0mm,背面黑褐色、有油光,腹面色较淡;头与前胸等宽,两复眼之间有黄带相连;前胸背板中央纵沟两侧各有一个拟月。牙纹,此处光滑无毛;前翅约与腹部等长,后翅发达,尖端向后方突出如尾;后足胫节有刺6对;尾毛特长,几乎与腿节等长。卵长筒形,乳白色,微黄,表面光滑。若虫形似成虫,无翅或仅有翅芽。
  生活习性:
  我国东部发生居多。一年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春5月孵化为若虫,共6龄。7~8月成虫盛发。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雌虫营土穴产卵,多产于河边、沟旁、田埂、坟地等杂草较多的向阳地段,深约2~4cm。每雌产卵34~114粒。成虫寿命200余天,但产卵后1~8天即死。雄虫善鸣以诱雌虫交尾,并善斗和互相残杀,常筑穴与雌虫同居。若虫、成虫平时好居暗处,但夜间也扑向灯光。杂食性,但尤喜带油质和香味的作物,如大豆、芝麻。
  防治方法:
  (1)毒饵诱杀 先用60~70℃热水将90%敌百虫晶体溶成30倍液(50g药对1.5L热水),每L溶好的药液中拌入30~50kg炒香的麦麸或豆饼、棉籽饼,拌时要充分加水(为饵料重量的l~1.5倍),以手一攥稍出水即可,然后撒施于田间。
  (2)灯光诱杀成虫。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434-6283182  E-mail:jlipp@cjaas.com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
   ICP备份编号:吉ICP备 号